乡镇机构包括党委、政府、综合办公室及传统意义上的“七站八所”等事业单位。在乡镇工作,首先要吃苦耐劳,乡镇工作直接与“三农”打交道,除极少数办公室文秘人员外,其他不管领导干部还是一般人员,不管男女,也不管工作时间长短,大都要承担包村任务,到田间地头工作。
1、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人员,乡镇书记是一把手,乡镇长是二把手,其他还有副书记、副乡镇长,乡镇人大政协武装部领导。
2、党委、政府综合办公室,文秘人员,文字功底扎实,每天有写不完的汇报、总结、信息、统计报表等,还有领导讲话、工作方案、方法措施、经验总结、工作亮点等。
3、政务大厅、民政、公共卫生、社会经济等办公室,办理具体事项,提供服务,承担业务性工作;
3、农业技术、水利、林业、国土、司法、工商、文化、税务等事业单位,承担相应行业的工作职能,按照乡镇政府和县局工作安排,承担具体工作落实。专业性比较强,主要就是干事,是一线工作人员。
4、派出所、法庭、执法大队等,承担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行政执法等工作,需要具备相关的资格证和业务知识。
乡镇和街道性质一样,其工作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性较强的,大多都在一线工作,接受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局双重领导,事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尤其是街道办,事业机构更多的是综合设置,不像乡镇设置那么全。乡镇、街道办机构改革和县区保持同步,突出党委政府直接管理,县局注重业务指导。事业单位机构综合设置,多站所合一,试行一支队伍管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