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陀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

布洛陀民俗文化是壮族最古老,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壮族先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布洛陀民俗文化。其中,自成体系的完整性、浓重鲜明的地域性、源远流长的延续性、以“那”为本的独特性是其最鲜明的基本特征。

自成体系的完整性

布洛陀民俗文化是以布洛陀为主题和内容的与布洛陀相关的诸如山歌、故事、戏曲、节庆、谚语等等,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内容全面、品种多样、门类齐全、渗透面极广且风格独特的文化体系。这在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史中是不多见的。就诗经而言,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完整的系列。首先,它以人为中心,深刻剖析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中的生物,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否则人们就会遭受来自大自然的报复。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条件下,壮族先民能够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是长期在耕作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其次,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诗经中也有阐述,要以一颗友善、包容的来处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样整个人类社会才能有序运行,再次,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布洛陀尤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若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整个家庭迟早会遭受灭顶之灾。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壮民族延续至今,受益无穷。通过剖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向世人展示了壮族先民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浓重鲜明的地域性

俗话常说,十里不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此可见,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异地而已,布洛陀民俗文化也是如此。根据考古学家进行考究,百色田阳县一带是布洛陀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敢壮山是壮族民众心目中的圣山,敢壮山上的天然岩洞是传说中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圣府,以田阳县敢壮山为中心的整个右江河谷是布洛陀民俗文化蕴藏最深的区域,传说中布洛陀就是在敢壮山创造了壮族人民。

如今,敢壮山已经转变了其起初存在的价值功能,成为了人们旅游的圣地,每年的三月份,无数的壮族儿女都在这里齐聚一堂,共唱山歌。其歌词有关于古代先民是如何艰辛创业的,也有现代年轻人求偶的,总之,应有尽有。

源远流长的延续性

从横向角度而言,布洛陀民俗文化的内容丰富、涵盖面极广,这种自成体系的完整性是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从纵向角度来看,源远流长的延续性又是其另一大特征。根据专家研究得出,壮民族是由春秋战国至秦代生活在岭南地区的百越族群中的西欧、骆越人逐步发展形成的,早在新石器时代,壮族先民就发明了稻作农业、制陶业和家畜的饲养,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布洛陀民俗文化体系。

几千年来,布洛陀民俗文化随着壮族的壮大而得以发展,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壮民族也给布洛陀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因子。如以壮锦为标志的服饰文化,以“歌圩”为标志的诗歌文化,以“干栏”为标志的建筑文化等,都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布洛陀文化随着时代的进程而迈入了新时代,随着新时代的脚步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延续。

以“那”为本的独特性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类型和特征是由其民族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而其民族所居住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又决定了其生产方式。所以说,人们的生产方式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一个民族的文化类型又受到人们生产方式的制约,壮民族布洛陀文化的生成规律也是如此。根据专家的研究,壮族及其先民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珠江流域、左右两江流域等地繁衍生息,从择居之地中我们不难发现都是地处亚热带区域,气候炎热、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便于灌溉,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在新石器时期,壮民族就将野生稻进行栽培,发明了原始的稻作农业。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水稻在壮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逐渐形成了以“那”(即水田)为本的文化特色。如今,其他文化事项都大多围绕着以“那”为中心而延伸,如依“那”而居的干栏文化,祈求风调雨顺的铜鼓文化,庆祝农业丰收的山歌文化等都具有鲜明的“那”文化特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