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林百年壮剧满血复活人民日报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戏曲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着夺目光彩。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壮剧,曾在广西、云南一带盛行,于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在传统戏曲式微的当下,百年老剧种如何留住观众、培养人才、扩大市场,再次焕发青春?有“中国壮剧之乡”美誉的广西田林县,交出了一份喜人答卷。5月5日,田林县“吼敢”壮剧节的重头戏——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壮剧《瑶娘》在该县文化广场展演,演出对公众免费开放。下午5时不到,广场上已经陆续有观众来抢占“好位置”。王彩凤一行早早来到广场(朱晓玲摄)“我们几个是百色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的,下午忙完农活就赶紧搭车过来了,担心来晚了没有位置。天气预报说今晚会下雨,我们带着雨伞雨衣来,就算下雨也不走!”今年60岁的养殖户王彩凤笑着说。晚上8时,演出正式开始,观众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观众观看壮剧的热情丝毫不逊色于歌迷观看演唱会。壮剧《瑶娘》(严立政摄)小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朱晓玲摄)壮剧《瑶娘》的灵感来自田林县“壮族祭瑶娘”这一传统民俗。该剧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近代的潞城瑶族乡弄光村。传说有一位美丽的蓝靛瑶姑娘,爱上了一位壮族小伙子。两人冲破壮瑶不通婚的世俗阻力结成连理。蓝靛瑶姑娘给壮族人民治病疗伤,传授瑶医草药,后来为搭救落水女子而遇难,深受壮族人民爱戴。为了纪念她,人们修建了瑶娘亭,年年祭拜,一直沿袭至今。在本次展演之前,壮剧《瑶娘》已经在南宁、百色等多地的剧场、高校巡演,收获好评如潮。戏曲要振兴,必须走向民间、回到民间,回到发展的源头。壮剧节期间,村头街尾的戏台好戏不断,农村剧团“送戏进城”更是当地百姓最期待的活动。今年,活动组委会首次对剧目提出要求,要求不可以“炒旧饭”,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