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事壮乡歌圩节的来历

白癜疯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jiankang/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喽哎

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一曲山歌对唱,“唱出”广西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智慧。广西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三月三”山歌节刚过,不知道小伙伴们对它了解多少?

歌圩是壮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青年男女都会簇拥街头欢歌、汇聚江边畅饮,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各地“歌圩”说法,大不同

凭祥、崇左等地称“埠坡”,直译为“坡圩”,意为“坡地歌圩”,因歌圩在野外坡地举行而得名。

凌云等地称“候敢”,直译为“进岩洞”,意为“岩洞歌圩”,因远古壮族先民“以岩穴为居止”,歌圩在岩洞内举行而得名;

百色等地称“窝敢”,直译为“出岩洞”,意为“洞外歌圩”,因壮族先民改穴居为“栏”(屋)居,歌圩地点自洞内改在洞外举行而得名;

德保、天等、田阳等地称“行墩”或“窝墩”,“行”为“圩市”,“墩”为“垌”的谐音。指开阔旷野之地,意为“垌场歌圩”,因歌圩在垌场举行而得名。

此外,各地尚有“欢坡”(歌坡)、“欢垌”(歌垌)、“圩蓬”(欢乐的歌圩)等称谓。汉语除“歌圩”称呼外,还有“坡会”、“跳月”、“踏歌”、“浪场”、“场歌”等诸种称谓,以“歌圩”一称最为贴切。

壮族歌圩的习俗历史

壮族歌圩习俗源远流长,一说以宁明花山为代表的左江崖壁画,即为秦以前壮族先民骆越举行盛大歌圩的场面。关于歌圩习俗的汉文记载始见于南朝。南朝梁代,在安城县(今宾阳一带)地,“乡落唱和成风”。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定为壮族的歌节。歌圩普遍流行于整个壮区,其中尤以红水河、左江、右江流域各壮族聚居县最为盛行。德保、靖西、天等、宁明、龙州、凭祥、百色、田东、田阳、平果、马山、都安、大化、巴马、凌云等县(市、自治县)每年均有数十乃至上百场歌圩。

壮族歌圩的民间传说

纪念“歌仙”刘三姐

关于壮族歌圩的起源,历代记载及民间传说不一,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传递美好寓意

德保、靖西等地,举行歌圩是为“以祝太平”;凭祥等地,“非有歌圩,无以兆丰年”;龙州等地,若不举行歌圩,“则风雨不调,年谷不登,或人畜瘟疫”;在整个桂西壮族地区,歌圩是为青年男女“依歌择配”、“歌唱成婚”。

壮族歌圩的民间习俗

歌圩期间,除对唱山歌外,还有抛绣球、碰蛋、抢花炮、打扁担、唱师公戏、壮戏、采茶戏等传统民俗活动。

抢花炮

节日期间,广西各地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每组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抛绣球

抛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圩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绣球还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在歌圩中男女双方,各自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姑娘们可向意中人抛去绣球,小伙子如有意又向姑娘抛回去。

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等地,当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节日传统美食

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人民象征幸福、和谐、如意的寄语。

艾叶糍粑

三月三,正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间,所以艾草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做必吃的美食。

水油堆

水油堆是壮乡特色小吃,咬一口,软糯香甜。

壮粽

壮族称粽子为“粽粑”,宁明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

乌米饭

在广西梧州三月三有吃乌米饭的习惯。乌米饭的口味分为咸、甜两种,据说吃乌米饭驱邪扶正,健身暖胃。

鸡屎藤面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每逢三月三采摘一种有臭味,名为鸡屎藤的藤本植物叶与大米混合研磨制作而成,据说能驱邪、驱蛔虫的功效。

广西壮乡三月三歌圩节,不仅是广西人民欢度的盛大节日,也向全国全世界展示了展示民俗风情、文化魅力、传统技艺等,欢迎八方来客四海宾朋来感受歌圩、尝美食、体验民俗、共享民族文化,打造了广西民俗文化特色名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