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第一书记孙峰桂西壮族深度贫困村里的

脱贫攻坚声急,第一书记真忙。今年七一前夕,澎湃新闻记者深入走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地的多个贫困村,探寻“90后”驻村第一书记们的生存状态。“90后”第一书记群体,年纪最大的也不过28岁。这些年轻的第一书记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已经或者正在改变着这些村庄的面貌,并且这种改变仍在继续。

百色市田阳县五村镇巴浪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峰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赵实图

人物档案

姓名:

孙峰

出生年份:

年2月

驻村前职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产业协调与规划处副主任科员

驻村职务: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五村镇巴浪村驻村第一书记

开始驻村时间:

年3月

7月1日深夜下了大雨,孙峰的寝室被水泡了。

七一建党节这天,正逢周末,为了找党史资料和食用菌种植指南,孙峰终于回了趟南宁。

骑电瓶车去镇上之前,他反复检查电池和车胎,以免再次发生中途没电没气吭哧吭哧推车10公里回村的尴尬事。

到了镇上后他要坐上一个小时的中巴到县里,乘动车到南宁,再坐公交回到住处。

这么一段路途,要花去整整一个上午。所以孙峰很少回南宁,上次回去,还是一个多月之前。

一进家门,连忙冲进书堆里翻翻找找,无意间,瞥见了镜中的自己。

孙峰觉得有点陌生。

村部里一面镜子都没有,他已经很久都没有仔细看看自己了——竟发现发际线比三个月前靠后了许多。

“我脱发了。”孙峰有点慌。找书的手停了下来,拿起手机自拍一张,发到大学室友群。

睡在他上铺的兄弟秒回之中充满惊异。“你竟然还活着!!”“你在村里发生了什么?你头发呢?”“咋变成ET了!?”“这位兄弟,生活是不是有点困难?”

……

孙峰默默地回复了一串笑cry的emoji表情,“如果你们来村里看看我,应该会给我捐款。”

但这只是浮云般的吐槽与笑谈,他摸了摸锃亮的脑门儿,一脸认真,“要是我的发际线越往后,我们巴浪村的脱贫进展就能越快,那头发啥的,不是事儿。”

备好“弹药”,孙峰顾不上和女友吃晚饭,就连忙往田阳赶。“吃啥吃啊,再吃就赶不上2路汽车了都。”面对同为东北人的澎湃新闻记者,他灵魂里的东北乡音重新释放。

再晚一个小时,回镇上的车就停运了,周一一大早,他还要下屯。88户未脱贫,其中有无子无女的独居老人,有孩子患重病的单亲父亲。

孙峰暗暗决定,每家贫困户的不同困境,都要想出专门的对策来。

他又加快了电瓶车的时速。

折叠人生

在巴浪村三个多月,除了看过孙峰档案的村干部,没人知道这个书生外型的文弱年轻人是个地道东北人。

孙峰26岁的人生履历充满了冲突感。生长于祖国东北之端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中毕业后,考进复旦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之后继续在复旦读研,却学的是新闻传播;年研究生一毕业,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选调生,年4月到自治区糖办,在这个广西特有的以糖业发展为工作重点的厅级单位做起了产业规划工作;刚在糖办进入角色半年,他就又主动报名申请驻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来到对口帮扶的百色市田阳县五村镇巴浪村。

“因为年轻,因为情怀吧。”孙峰如此地解释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对折地理与人生地图的理由。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总是希望自己能改变什么。当年弃理学文如此,选择广西如此,现在驻村亦如此。他也坚持着实践主义,“在这片土地上发挥我所学,贡献我能量,改变贫困,让这里变得更好,让群众更有获得感。”他说,越是落后与贫困,就越能带给他努力的激情。

孙峰的这份热血情怀,五村镇的80后副镇长罗华露似曾相识——和他当年接棒主抓扶贫工作时一模一样,自己都会被自己感动。

但现实并没有那么容易接纳激情与抱负。尤其是对于刚走出校门、从未做过基层工作,且跨越数千公里从亚寒带突降亚热带、从繁华的特大城市到偏远少数民族深度贫困村的孙峰。

罗华露在刚接收到他的档案时,充满了担忧,“甚至对他有些同情。”他说,在五村镇的13个贫困村、4个深度贫困村中,巴浪村算得上是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一个,地处喀斯特地貌,村子总面积11.9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却只有亩,而且全部为旱地,70%以上都是石窝地,全村无一条地表河流,更没有鱼塘。村辖18个自然屯,户人,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6.73%。

除了艰苦的条件之外,巴浪村村民全部为壮族,在罗华露看来,无论是在语言沟通上,还是生活习惯、文化风俗上,孙峰想要融入这个深度贫困的壮族村,且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需要走的路必然艰难而漫长。

“巴浪村主要致贫原因:自然资源条件恶劣缺水少土,多数贫困户难以通过就地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奔康;人口素质较低,观念保守,即使在外务工收入也普遍偏低;基础设施落后,人畜饮水难基本解决,但仍会经常出现用水紧张情况;农业灌溉全部靠天,部分自然屯屯内道路未硬化……”孙峰工作笔记的第一页,清晰地列明了巴浪村的条条困境。对于将要面临的,他在来之前就已经明确,做好了要打一场脱贫攻坚硬仗的准备,从上一任驻村第一书记手中接过任务时,他毫不迟疑。

说服自己容易,但是在说服父母的时候,却有些难以面对。“我背井离乡来遥远的广西,父母原本就有些顾虑,现在又要到贫困的村子里去,他们都不支持。”在这件事上,孙峰不得不“大男子主义”地坚持自己的主张,“等我拿出了扶贫的成绩单时,他们就能理解我今天的决定了。”

对于女友,孙峰也充满了歉意,“我们在上海读书时谈恋爱,毕业时,我主张来广西工作,她为了能和我在一起,也考了公务员来广西,本来以为都在南宁了,两个人能相互依靠,稳定发展,可是我又要驻村。”和女友说出这个决定时,孙峰难过而不舍,但她却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理解,“这就更给了我动力,让我去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使命。”

于是在今年3月,孙峰穿上新买的白衬衫,提上行李箱,奔赴巴浪村。

那一天,车子行驶在刚做好硬化的村道上,平整而顺畅。环顾车窗左右,群山环抱,草木青翠。

孙峰编辑了一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