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六年(公元年)九月,王阳明被朝廷起用,第二次讨伐思恩(今广西武鸣县北)和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北)。即将启程时,钱德洪和王汝中探讨学问。
王汝中引用王阳明先生的话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钱德洪说:“你认为这几句话怎样?”
王汝中说:“这句话大概还没有说完全。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的,那么,意也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也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也是无善无恶的物。若认为意有善恶,在心体上终究还有善恶存在。”
钱德洪说:“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本是无善无恶的。但是,人有受到私欲沾染的心,在意念上就有善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正是要恢复那心之本体的功夫。如果‘意’没有善恶之分,那么,功夫也就谈不上了。”
这天夜晚,钱德洪和王汝中在天泉桥陪先生坐,各人谈了自己的见解,特向先生请教。
阳明先生说:如今,我将要远征,正想给你们来说破这一点。你们两人的见解,恰好可以互为补充,不可偏执一方。我开导人的技巧,原本有两种:
资质高的上等根器之人,让他直接从本源上体悟。人心原本是明莹无滞的,原本就是一个‘未发之中’。资质高的人,只要稍悟本体,也就是功夫了。他人和自我、内和外一切都透彻了。
另外一种人是,资质较差的下等根器之人,心不免受到沾染,本体遭蒙蔽,因此就教导他从意念上实实在在的为善去恶,待功夫纯熟后,污秽渣滓彻底清除干净,本体也就明净了。
汝中的见解,是我用来开导资质特高的人;德洪的见解,是我用来教导资质较差的人使用的方法。两位若互为补充借用,那么,资质居中的人都可被导入坦途。若两位各执一词,在你们面前就会有人不能步入正轨,就不能穷尽道体。
阳明先生接着又说到:今后和朋友讲学,千万不可抛弃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要根据我的话因人施教,自然不会出问题。这原本是上下贯通的功夫。
资质特高的人,世上很难发现。对本体功夫一悟全透,就是颜回、程颢这样的人也不敢妄自尊大,岂敢随便指望他人?
人有受到污染的心,若不教导他在良知上切实用为善除恶的功夫,只去悬空思索一个本体,所有事都不切实加以处理,这只不过是修养成了一个虚空静寂的坏毛病。这个毛病不是小事情,所以,我不能不提前向你们讲清楚。
王阳明曾说过:用功无非是“去人欲,存天理”,由此可见,功夫虽然是一个,但用功的方向有两个。
一个是从‘存天理’的方向入手,这类人天生根器上佳,心中没什么私欲,心就像明镜一样晶莹剔透,没有什么私欲灰尘沾染,所以只要稍微用功,从本体上一悟,就能透彻了。
另一个是从‘去人欲’的方向入手,这类人根器较差,被社会污染严重,内心私欲太重,社会上大多人都是如此。心虽如明镜,但却被私欲灰尘掩盖,需要‘时时轻拂拭’,不断擦拭镜面的灰尘,‘勿使惹尘埃’。
虽然方向有两个,但实则是一个,因为天理和私欲不可共存,如果去得人欲,自然只剩天理,如果只有天理,那就没有私欲可言。
佛家禅宗有‘顿修法’和‘渐修法’,同样也是讲的这两种情况。
禅宗五祖要传位给下一位,让大家写一首偈语,看看大家的悟性如何,然后决定传位给谁。
神秀大师是五祖最得意的弟子,且跟随五祖修行多年,大家都认为五祖的衣钵必然会传给他。
可是最终五祖却将衣钵传给了才来不久,大字不识一个的慧能,这是什么原因呢?从他们的偈语中就能看出差别了。
神秀禅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为渐修法,对应的是下等根器之人。
六祖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为顿修法,对应的是上等根器之人。
佛祖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于是后人常用菩提比喻智慧。
神秀禅师将身体比喻菩提树,心比作镜子,但镜子上容易沾染灰尘,所以要时时勤拂拭,经常擦掉灰尘,灰尘即私欲妄念。所以就是上面所说的,从‘去人欲’的方向入手,为下等根器之人。
而惠能深刻的掌握了‘空’的真谛,心本来是干净透亮,一尘不染的,又哪里来的尘埃呢?这是直接从本源入手,是‘存天理’的方向,所以是上等根器之人。
释迦摩尼悟道时也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所有人本来就具有智慧德相,也就说人人心中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人的心本来就干净透亮,一尘不染。只是因为妄想执著的私欲,所以不能证得而已。
禅宗五祖三更传授顿教法门及衣钵于慧能,慧能就此开悟,然后五祖说:你将为禅宗第六代祖。善自护念。
六祖慧能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六祖慧能说:“本来正教,没有顿渐之分,只是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只要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即是上等根器,‘渐’即使下等根器,’即是上等根器,‘渐’即使下等根器,渐修需要不断的去除私欲,渐渐的私欲减少,才能证到真如本性。
现今社会,物质欲望太多,即使有上等根器的人,也被污染成为下等根器了。所以修行多以‘去人欲’为主,不要一上来就用顿法,讲各种大道理,殊不知讲道理的时候,内心不知生出了多少私欲。
所以,王阳明说在良知的‘为善去恶’上用功,也就是‘去人欲’,直接在‘存天理’上用功,容易遁入静中,修养成了一个虚空静寂的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