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精准把脉谋发展,汇聚人才是关键。
一组数据,记录着田阳区人才工作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田阳区出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政策11项,引进高层次项目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18名,引进急需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名……
近年来,随着“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田阳区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扎实做好人才工作,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让田阳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
技术人才引进,让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5月23日一大早,广西万仕智稀贵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副总经理周威就开始忙碌起来,联系客户、对接业务、审查合同……周威主要负责技术管理和技术研发工作,入职5年来,由他主持或者参与的自主研发项目就有10多项。该公司主要从事稀贵金属材料的技术研发和服务,过去由于工艺水平落后,产品竞争力低,企业发展一度陷入困境。自年引进以周威为代表的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后,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光专利申请就达29项,4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入选年广西瞪羚企业活力十强榜单、年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随着产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渴求,搭好舞台、聚起人才已成为推动产业进步的必由之路。为此,田阳区先后出台《田阳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试行办法》《田阳区高层次项目工作团队引进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的政策,已分层分类招引教育、医疗卫生、农林等人才人,区内各类人才总量达人。在服务和扶持的双重带动下,人才聚集成果正逐步转化成对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仅年田阳区就实现新开工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53亿元,涉及交通、水利等领域。
乡土人才回归,让振兴之路越来越有盼头
罗美岚是一名“85后”,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孩,和芒果种植已经打了14年的交道。作为田阳区头塘镇农业生产经营类乡土人才之一,“把田阳芒果的品牌打出去”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在外打拼多年学有所成之后,罗美岚不仅联合村里的农户建起了合作社,还开通“牛哥驿站”抖音直播间和 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田阳区在各乡镇全覆盖设立绿领人才工作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聘10名“土专家”充实到乡镇涉农单位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培训等服务工作,培育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同时,发挥特色产业的人才回引力,吸引懂技术、有门路、思路广的新型农业人才回乡创业,为芒果、番茄、秋冬菜等优势产业发展储备技术力量。截至今年4月底,田阳区已入库乡土人才人,回乡人才增加了6%。
青年人才培养,让人才品牌亮、成色足
截至目前,田阳区通过市级审核认定高层次人才40名,其中C层次9人,D层次1人,E层次30人。“冯宇鹏博士工作站”“万俊明博士工作站”等一批人才品牌茁壮成长,高层次人才质量、规模不断扩容,让人才品牌成色更新、含金量更足。
在基数递增的同时,管理与培养的革新也在同步推进。针对教育系统的特点,探索教育系统个人绩效差异化考评制度,制定本区教育系统单位个人绩效差异化考评方案,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同时,启动“人才安居工程”,制订出台《百色市田阳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每年安排不少于50套住房作为人才公寓,为进一步加快“人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步伐,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田阳创新创业提供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