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孩子,就要承担起家庭重担,乡

中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在发展着,但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有着不尽相同的分配。于是一批批支教老师,赶赴全国各个教育资源匮乏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年,璐瑶开始了自己去广西偏远山村的支教之路,如今已经过去了11个年头。“新华每日电讯”为这个姑娘发布了一篇题为《孵化乡村孩子的梦想》报道,而这位姑娘也一直有着自己的梦想。她想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封闭问题,让更多的乡村孩子能够得到更完整的教育。而为了这个梦想,也让她步履不停地努力了十一年,并在之后继续努力着。曾担任过两次世界新闻摄影大赛的摄影师王身敦,有一场名为非凡普通人的摄影展,而璐瑶也是其中一位主人公。摄影师通过镜头和影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这个平凡姑娘所积蓄下来的不平凡的力量。璐瑶是个北京女孩儿,25岁那年,刚从英国读完书,拿到了管理和金融的双硕士学位。在那个时候,海归、好学历,有这样的履历,可以有很多待遇优厚的工作,但她决定要先去乡村支教。随即就报名了“西部计划”,由于报名较晚,只剩下甘肃和广西这两个地方。她分别询问过两个地方的情况之后,选择了广西,因为甘肃那边的负责人告诉他,到了甘肃可能要顿顿吃土豆了。于是这位在父亲眼里有点娇气的女孩子,来到了广西农村,开始了支教生涯,其实璐瑶自己一直对于去农村支教怀揣着向往之情,早在本科期间,她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到盲人学校做志愿者。但其实在支教之前,璐瑶还没见过真正艰苦的农村是什么样子。除了听自己曾经下乡过的爸爸在嘴里描述,或者去一些景色宜人的乡村旅游,她对中国乡村的认知其实很有限。璐瑶去支教的地方,在广西百色的田阳县巴别乡,由于地理环境限制,缺水缺田,平均年收入还不到两千。许多家庭中的劳动力都出去打工,留下了要上学的孩子,这里的孩子将近九成都是留守儿童。璐瑶的朋友当时都觉得,璐瑶在那里坚持不了多久,待不了几天就会回来。而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也的确给了璐瑶当头棒喝。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直硕大的蜘蛛,就在自己的枕边。当时她本想立马回去,但想想自己坚持到这里了已经,就打消了念头。而为了对付老鼠、蜘蛛之类的,她又专门养了猫和公鸡。等到她真正了解了每个孩子的故事后,留下支教的意愿就更强烈了,这些山区里的孩子没见过平坦的大路,没有一个温馨干净的房子,十几岁的孩子就要承担起家庭重担,最让她难过的是,孩子们没有梦想。在封闭的山区里,孩子们没有足够的见识和想象力去构建出自己的梦想。璐瑶的十一年一直都在和打破封闭做着抗争,从自我的一点力量,到发起“巴别梦想家”项目,她带着一百多份山区孩子的资料,去寻找“一对一”助学者。从一开始的起步难,几经辗转,最后到全心投入,经历了许多困难,但她都坚持了下来。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而璐瑶给这些,在别人眼里“人生被下了定义”的孩子,去看世界的机会。不论出身如何,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要养分足够充足,一样可以茁壮成长,这些大山里的孩子真正缺少的不是钱财,而是一个让他们也可以冲破束缚的环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