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宙村地处田阳县南部大石山区,辖12个自然屯12个村民小组,共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该村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缺水少土问题突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约1亩,且94.4%为旱地,人饮及灌溉水源主要为山泉水、望天水,是典型的“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石山区村。年3月,广西干部学院后勤中心干部谢晨受组织选派,来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
“我虽然出身农村,但刚到百宙村的时候,这里艰苦条件还是出乎我的意料。”谢晨说,“刚来的时候,感到压力很大。”
怎么做才能让村里变得好一点?如何巩固脱贫成效,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带着这些问题,谢晨开始穿梭山头走村入户,经常与村民拉家常,很快他就对全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他请求镇里具体指导,和村干部们反复分析研究,制定了3年驻村帮扶规划、全年工作计划等,一件一件抓落实,一点一滴促改变,最终实现长足发展、稳步脱贫的目标。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77万元,两项增速都稳固提升,而且贫困发生率降至2.0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看得见”
“没有水泥路,吓跑儿媳妇。”这是谢晨驻村后听到的一句话。也是因为这句话,让他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事关村民生活便利问题,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全村的产业发展、社会稳定。为此,他决定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驻村近1年多来,谢晨一直在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本村实际推进项目建设。在他的努力下,路通了——全村通屯道路、屯内路面全部硬化,同时修建机耕路约米,增加可耕种面积约亩,完成米肉鸽养殖场道路硬化建设。水来了——建设完成3个人饮工程,使全村比较缺水的4个屯多名群众喝上自来水,基本解决灌溉及人饮用水问题。村屯变漂亮了——争取项目对村部进行改造升级,健全办公楼、篮球场、文化室、戏台、宣传栏、卫生室、农家书屋、儿童乐园等设施设备,并开通了网络,同时利用党支部阵地建设的契机,争取自治区相关部门扶持9万元,在村部的党员会议室安装了投影仪、音响设备,购入36张座椅、3张桌子,完善了党员会议室的硬件设施,安装了监控设备,逐步完善村部的各项现代化的设施。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配备屯级卫生员,建设美丽村屯。
促进产业发展,让群众“富起来”
如何发展好本村产业?如何从思想观念和技术能力等方面将群众带入市场经济当中,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是谢晨经常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调研,他认为农村离不开种植和养殖产业,所以要努力在种养方面取得突破。
说干就干。谢晨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使全村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点”即重点打造大楼屯百亩脐橙示范基地。推行“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喷药”科学管理办法,同时实施水肥一体化和可追溯系统项目,联系县水果办技术专家为群众服务5次,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管护水平,提高技术能力,增强发展信心。年,脐橙全面丰收,产量约40吨,产值达25万元。
“面”即扩大全村水果种植面积。在大楼屯脐橙基地示范带动下,他和村干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种植红心蜜柚、芒果,全村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亩,不断增强群众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保了群众的后续人均纯收入的稳步递增。同时,采取“村经济能人+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设百宙村肉鸽养殖基地,争取到上级部门扶持资金约50万元。通过田阳县供电局后盾单位的强力支持,安装一根50千瓦的专用线路,专门为肉鸽养殖基地供电。
开展教育扶贫,让群众“聪明起来”
扶贫先扶志。年7月,谢晨听说村里一个贫困户小女孩,因父亲离世,母亲失踪,现由身体残疾的大伯抚养,生活上比较困难,经常为一些生活补助担忧,年纪很小就不想读书了。
知道这个情况后,谢晨亲自带领小女孩和其大伯跑当地派出所、县法院、县民政局,想方设法为其办理孤儿补助,但是因为其母亲属于失踪人口,还没在当地派出所报备,还无法权威确认是孤儿,所以无法办理孤儿补贴。尽管如此,谢晨仍没有放弃对小女孩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