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7月1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追授她“时代楷模”称号。今天,我们为奋斗在脱贫一线的扶贫者们送上一声祝福,道一声珍重!
黄文秀和村里孩子们在一起
风华正茂的年纪
她选择泥泞,告别繁华
青春正盛的岁月
她扎根基层,反哺家乡
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
她30岁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近日,扶贫书记黄文秀的故事
感动了无数人
00:21黄文秀生前视频
遇难时,她年仅30岁!
黄文秀,女,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她是年广西优秀定向选调生,曾任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
6月16日晚9时至17日凌晨5时,百色市凌云县遭遇强降雨,持续暴雨引发山洪,多个路段被冲毁。黄文秀在开车途经凌云时,不幸遭遇山洪失联,6月18日被确认遇难。
毕业时,她选择回到乡村
年,来自革命老区百色的黄文秀,考入山西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离家那一刻起,她学成归来报效家乡的初心开始萌芽。
黄文秀家住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父母长年多病,家境贫困。这个出身农家的女孩深知,幸福都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
黄文秀到村民家走访,主动帮村民掰玉米(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乐业县宣传部供图)
“我从百色老区来到长治老区,时刻受到革命先烈精神的洗礼、浸润。”大二时,黄文秀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老师和同学们表白心迹:“没有党和政府的帮扶资助,我很难上完大学。我选择读思政专业,选择加入党组织,都是由衷的、无悔的。”
黄文秀曾向老师程过富透露,毕业后想回百色当一名老师。但程老师劝她:“你还年轻,可以努力报考研究生。当你上了一个台阶,就能为家乡作更大的贡献。”她听取老师的建议,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来到北京,黄文秀的视野越开阔,心胸越宽广。“我愈发感觉到自己肩上有一种责任,那就是学成后建设家乡、报效祖国。”黄文秀在日记中写道。
毕业前,黄文秀回到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并决定报考广西定向选调生。
“她英语很好,以她的条件,留京或出国都不是问题。”她的研究生导师郝海燕说,“但这孩子,似乎就是为家乡而生的。”
“我来自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黄文秀的人生方向明确而笃定,并不失时机地动员同学们:“基层很需要人才,有没有考虑过回家乡?”
年夏,黄文秀回到了生她养她的革命老区百色。“我们要将革命先烈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
遇难前行程曝光
看完无数人泪目
6月16日的大雨来得很突然。下午两点多,黄文秀没吃饭,就急匆匆地要出门。父亲看了天气预报,知道晚上会有暴雨,劝她,“要不明早再回吧?”
“就是因为要下暴雨,村里可能会受灾,更应该马上回去”,黄文秀坚持要走,临走前,她叮嘱父亲“记得吃药”。
回村的路上,黄文秀一边开车,一边给村支书周昌战发消息,询问村里的情况。她很担心,当地的地质比较疏松,一到雨季,容易发生塌方和滑坡。
6月17日凌晨00:12,黄文秀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段11秒的小视频。
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发在家族群里的消息
视频里黑漆漆的一片,只有车灯发出微弱的光,照出密集的雨点、频频摆动的雨刷和从山上倾泻下来、淹满整条公路的洪水。
4分钟后,黄文秀对家人说,“我遇到山洪了,两头都走不了,雨越来越大,请为我祷告吧”。没有人预料到,这成了她留在世上的最后一段话。
凌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队长席道怀是最后见到黄文秀的人。他对媒体回忆,他曾和同事在积水路段碰到进退两难的黄文秀。她冒着雨从车上下来,向席道怀求助,请他帮忙开车通过这段路。
席道怀接过黄文秀的方向盘,让她坐上了同事开的黑色汽车。但当他把车开到安全地带后,同事的车也没跟上来。等到天亮,彻夜联系不上同事的席道怀返回原地时,才发现塌方了。
黄文秀出事的那个晚上,百坭村受暴雨影响断了电,通往村里的唯一一条路也被塌方阻断了。第二天上午,村干部准备开会,村主任班智华等人见黄文秀还没回来,电话也联系不上,就开车往凌云县方向找人。
18日下午,搜救人员在河道里发现了黄文秀的遗体。一辆黑色汽车仰翻在一旁,滚落的石块砸碎了柏油路、折断了树木,泥黄色的山洪还在源源不断地往下流。
黄文秀生前照片
“真的一点不相信这种事发生”
黄文秀是百色本地人,她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然而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也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在工作中,黄文秀时刻惦记着村里的困难群众,经常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慰问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她积极争取各项补助,让村里的寒门学子获得读书机会。父亲手术住院期间,她没能在身边照顾,村里大小事务却总能找到她忙碌的身影。
在听到文秀遇难的消息时,很多被她生前照顾的老人和小孩都接受不了这个现实,难过得痛哭流涕、泣不成声。
王明凤是黄文秀在北师大的学妹,一年前,她和几名同学一起到百坭村去做暑期社会实践。王明凤说,村里每一片沙糖桔园,或者一片树林,黄秀文都心里有数,“哪家哪户就是通过这个产业来脱贫的”。
姐姐黄爱娟说,黄文秀生前曾说过,她最大的愿望是在家旁边盖一座两层的小楼,开一家幼儿园,“只能是永远的遗憾了”。
遗憾还有很多。贫困户韦乃情是黄文秀的对口帮扶户,黄文秀总会事无巨细地帮他很多忙。不久前,黄文秀帮他取走了孙子住院的报销材料,“如今钱到账了,她却再也回不来了。”
光明日报评论员: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中国
知行合一、身体力行,黄文秀贯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斯土斯民,情之所系:我从哪里来,就要到哪里去。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毕业后,黄文秀不忘家乡故土给予自己的哺育,回到百色市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燃烧如火激情、唱响青春之歌。抓党建凝人心、促教育化乡风,这些看不见的努力,一点一滴地为百坭村注入了渴望发展、不甘人后的“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北宋大儒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鼓励知识分子在新时代要谋求新作为。这一精神,即是要有积极入世的实践态度、秉持高度社会责任感,坚持国家至上、人民至上。黄文秀,就是这一精神的人格化、具象化,同样也号召着所有的学人学子,要在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浪潮中写出自己的精彩故事。
30岁,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才刚刚开始,而黄文秀永远定格在这一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以生命奉献于时代,人民不会忘记她,历史不会忘记她。
文秀
你曾说
做人要有价值
不能光为自己活
还要为民族活、为国家活
你曾说
信念与初心
热血与青春
跋涉与牺牲……
文秀,我们想你!
来源:《光明日报》年6月30日《生如夏花——当代优秀年轻知识分子黄文秀的人生选择》(作者:周仕兴),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央视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