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历史虽然长期以男性为主导,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仍然诞生了大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而明朝时期广西壮族的瓦氏夫人便是其中之一。她出身于广西土官家庭,丈夫因叛乱被杀之后,她不仅担负起了治理地方的责任,更是在抗倭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封为“二品夫人”,并享有“抗倭第一女将”的美誉。
出身于土官之家,丈夫被杀之后主政地方
瓦氏夫人本名岑花,生于明朝弘治九年(年),其父岑璋乃是归顺直隶州土官(明朝的少数民族官职)。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汉家女子不同,出身土家的岑花自幼聪明好学,不仅饱读诗书,而且习练武艺、精通兵法。
成年之后,岑花嫁给了田州(今广西田阳县)的土官岑猛为妻,改称“瓦氏”。岑猛作为当地土官,本就有些飞扬跋扈、不服朝廷,弘治皇帝朱佑樘在位时,便曾一纸诏书将其降为平海卫千户(今福建莆田),直到正德三年(年)这才通过贿赂刘瑾这才返回田州,担任田州知州。
正德七年(年),岑猛带着乡勇将参与镇压江西华林起义军,因功被升任指挥同知,岑猛却仍不满足,意图通过续保战功而换取更大功绩,结果被识破。此后,岑猛的心理开始发生变化,不仅不服从上级管制,甚至还带着手下的兵勇胡作非为。
嘉靖二年(年),岑猛竟然率领乡勇公然攻打泗城(今广西百色),这已经是形同谋反了,不过对于广西少数民族,朝廷一项还是比较慎重的,因而并未立即对其作出惩处。直到嘉靖五年(年),朝廷才以其屡侵邻部,不听征调为名,派兵对其进行围剿,岑猛最终和其子岑邦彦于次年战败而亡。
岑猛死后,其孙岑芝承袭其位,但因岑芝年纪尚幼,瓦氏夫人便代其主管知州事。嘉靖二十九年(年),岑芝受朝廷征调前往海南岛镇压黎族叛乱,结果战死于海南。于是,瓦氏夫人又担负起了抚育岑芝之子岑大寿、岑大禄的责任,并继续掌管州内政务。
瓦氏夫人这一路走来,堪称命运坎坷,然而其两次主政田州期间,却克己砺志,善理州政,“凡州之利害,躬为规划,内外凛然”,不但安定了社会秩序,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建义学、兴教育,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替重孙率兵抵抗倭寇,因功被加封“二品夫人”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严重,而卫所官兵战斗力又极为有限,因此朝廷往往抽调“狼兵”参与作战。嘉靖三十三年(年),明朝委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国务大臣,负责东南剿倭事宜,张经于是抽调各地狼兵赶赴前线参战。
彼时,田州土官岑大禄、岑大寿也在征调之列,瓦氏为了避免两个重孙重蹈孙子岑芝之覆辙,便以岑大禄兄弟年幼不能担任军职为由,请示督府允许她亲自带兵前往江浙前线征倭。督府知道瓦氏有胆略、有威望,便准其所请,并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隶属于总兵俞大猷指挥。
嘉靖三十四年(年)四月初五,瓦氏奉令到漕泾镇截击倭寇,因敌众我寡,被敌重重围困,战斗激烈,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阵亡,瓦氏极为愤怒,亲自披发舞刀,往来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浴血奋战而出。
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倭寇由平望奔王江泾(在嘉兴县北州里),瓦氏参加对倭寇进行追击围剿,全线斩贼首和溺死者约三千多人。五月初五,敌经金山卫,又被瓦氏击溃。六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中,瓦氏夫人率兵斩获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
《明史》有载,“(嘉靖)三十四年,田州土官妇瓦氏以俍兵应调至苏州剿倭,隶于总兵俞大猷麾下。以杀贼多,诏赏瓦氏及其孙男岑大寿、大禄银币,余令军门奖赏。”由于瓦氏抗倭有功,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而这也是“瓦氏夫人”这个称呼的来源。
不久之后,主战的总督张经被严嵩陷害入狱,瓦氏悲愤之下告老还乡,不久之后病逝,享年59岁。年,广西百色市田州镇(现田阳)附近的村民在隆平村那豆屯鱼塘边找到了一块盖水沟的墓碑,上书“前明嘉靖特封淑人岑门瓦氏太君之墓”,这才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位女英雄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