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村一体化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

引言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强调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出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包括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民宿提质升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等工作项目。

文件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与价值。以共创、共治、共赢、共富为特征的“景村一体化”模式,可以成为农文旅融合下,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模式选择。

图片来源于世界乡村旅游小镇

★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旅游化思维是景村一体化模式的前提

景村一体化模式,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推进乡村振兴,浙江“千万工程”的背后,倡导的就是乡村景区化、景村共建、景民共治和主客共享,是全域旅游思维化的乡村。景村一体化并不是绝对的把每个乡村都要创建成景区,而是用建设景区的标准建设乡村,用经营景区的理念经营乡村,用服务游客的方式服务新村民,用创造企业收入的视角创造乡村收益,实现共富。

★建设乡村新基建★

基础设施产品化是景村一体化模式的基础

随着新基建时代的到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强调品质化提升,“旅游化”的公共服务成为热词,推动基础设施创造出更多的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产业价值。像成都的天府绿道、溧阳的1号公路等,都是基础设施产品化的典型案例,成功带动了区域品牌的提升以及沿线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产品化,一方面体现在生态修复、蓝绿优化、水系整治、农田改良、退耕还林还草的美化、旅游功能化、生态价值的合理转化与消费空间释放;另一方面体现在道路交通、防洪堤岸等基础设施,乡村古树名木、历史建筑、公共空间下的服务设施,通过旅游节点优化、网络式引导、主题化贯穿,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转化。

★培育乡村新产业★

产旅IP是景村一体化模式的重心

产业是乡村之本,产旅IP建设的关键是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与文化旅游IP的深度融合,只有将文化内蕴、旅游价值、供求机制、产业链条在IP顶层设计下有序安排,才能持续发挥产旅融合,达到“1+12”效果。通过IP引领乡村核心特色塑造与品牌价值焕新,进而从推进置顶的品牌形象,到项目IP、美食IP、场景IP、节庆IP、文创乡创农创IP等系列创新,形成体系化、矩阵式的产业IP体系。就全国来看,茅台的酒、苏州的大闸蟹、安吉的白茶、攀枝花的芒果、丹棱的橘子、淄博的苹果都在向产旅IP塑造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上迈进。

图片来源于高岭中国村

★激活乡村新活力★

运营前置是景村一体化模式的关键

景村一体化的关键在运营,实现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的前提在运营,促进乡村不断招商引资实现产品产业更新发展的核心在运营。“流量时代,运营为王”,运营在乡村旅游、乡村建设前期介入的现状越来越普遍,很多乡村振兴项目开始探索epc+o(工程总承包+运营)的运作模式,将“O(运营)”划入工程总承包中,成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等一体化执行的必要环节,并融入在项目全周期管理范畴,保障乡村长效运营。这一模式不仅避免了“规划不为投资负责,投资不为运营负责”的弊端,更是实现了投融建管运一体化闭环,成为乡村振兴的高效率范式。

图片来源于扎赉特旗好力保稻谷景区

结语.

用建设景区的标准建设乡村,用经营景区的理念经营乡村,用服务游客的方式服务新村民,用创造企业收入的视角创造乡村收益。

“景村一体化”突破了乡村发展的传统思维,以共创、共治、共赢、共富为特征,助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格局,在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建设乡村新基建、培育乡村新产业、激活乡村新活力上发挥巨大作用。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出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景村一体化”模式在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中带来更多可能和机遇。

奇创旅游集团专家原创观点,作者王岩、储小丽,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